防治退化性膝關節炎

人過四十歲,被某種程度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所困擾的機會便大增,因此,膝關節退化可謂常見的中年危機之一。通常患者會抱怨膝蓋疼痛、無力、無法久站或走遠、蹲或上下樓梯困難、坐久了或早上起床時會有關節僵硬等不適 ; 嚴重時甚至關節會 變形,且在天氣變冷或潮溼時,關節便有如氣象台似地發出疼痛的警訊。


根據統計,五十歲後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率約二成至三成 : 到了七十歲時,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發生率則高達七成。關節為骨骼與骨骼交接處,中間長有富強性及避震作用的軟骨,而其週邊附著支持關節運動的韌帶及肌腱,這些組織彼此巧妙配合,使我們可做出站立、行走、跑步、跳高、上下樓梯等各種活動。然而,就算是機械也會折損,膝關節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,也會有損壞的一天。


話雖如此,但還是有方法可減緩關節的退化。根據研究發現,膝部的關節錯位會造成膝蓋的受力大增,加重了膝關節的負擔 ; 跌跤、運動、工作意外或甚至於一般的日常活動都可能產生骨關節錯位垂偏移。而儘管關節錯位只造成關節的接觸表面輕微地脫離原本的滑動軌道,並造成少許的關節面磨損,但長時間的關節活動如散步,卻會引起膝關節以及周遭結構如韌帶與肌腱的慢性發炎和破壞。


此外,因為人體的關節有互動的影響,膝關節以外的骨關節位移,如腳踝、股關節、骨盆關節和脊椎關節錯位,也都將改變人體功學,並影響膝關節的受力。而當我們在做不同活動時,原本關節就會承受相當的負重量,如在站立時,膝關節便承受相當於體重的重量,平行走於平地時為體重之四倍,爬樓梯時為體重之七倍,而跳躍時為體重之十五倍 : 再加上骨關節錯位所帶來的額外負擔,更加速膝關節的破壞與老化。


因此,減緩或停止膝關節的破壞,則須確認全身骨關節是否有錯位的現象,並予以矯正回位。另外,在治療退化性膝關節炎時,還可應用熱療、電療和短波等物理治療,來改善膝部組織的新陳代謝與加強血液循環。在飲食上,除了盡量清淡外,可多吃蔬果及減少動物蛋白質的攝取,以降低關節發炎的現象。而葡萄糖胺 ( Glucosammine Sulphate ) 和軟骨膠硫酸鹽 ( Chondrotin Sulphate ) 這兩種營養食品的補充,可以修補破損的軟骨,使關節面回復滑潤,以減少關節的破壞。至於肥胖的 患者則須減重。


在 DIY 方面,建議患有退化性膝關節的民眾多做抬腿運動、游泳或騎自行車,以強 化大腿肌力及改善新陳代謝。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民眾若能持之以恆應用上述方法, 將可以避免病情惡化或開刀的可能,並且能正常地活動。


作者 李啟銓
美國脊骨神經醫學博士